close



「我信全能的天主父, 天地萬物的創造者, 我信天父的唯一主, 我們的主耶穌基督, 你因聖神降孕, 由童貞瑪麗亞誕生,在比拉多執政蒙難 ...。」



受洗儀式中穿著白袍的Pei-Ying




眼前受洗儀式中穿著白袍一臉虔敬的女孩,為來自台灣台南的~Pei-Ying,法國中西部大城Limoges大學語言學博士候選人。今年四月十日復活節前夕之夜,她已受洗為天主的信徒。

傳統印象中,天主教的施洗儀式似乎都非常隆重,尤其在法國這般的傳統天主教國家。

「洗禮」的宗教儀式在這裡 ,以往像是個約定成俗之傳統 ,所以目前的成年法國人出生後不久,幾乎都受洗過,像Pei-Ying這樣二十歲後才受洗的,算是非常少數。

雖然比起臨近國家如~義大利、西班牙甚至希臘等南歐地區 ,虔誠的法國基督徒(每星期真正到教堂做禮拜)相對少了許多 ,但是畢竟「 洗禮 」已經是一個融入生活延續幾百年的文化儀式 ,法國的父母如果沒讓自己的嬰兒受洗 ,像是沒有受到神的祝福一般,心裡多少也會有點不安,所以大部份還是會施行儀式,至於小孩長大以後信不信教,那就是他們自己的選擇了 ,誰也管不著。

不過說實在,現在法國嬰兒的受洗率,隨著外來移民增加與社會多元發展下,也的確不若以往那麼高了...。


頗為莊嚴隆重的典禮



受洗儀式是一個成為正式教徒必經的程序,對於準天主教徒來說,這代表著今後生活之改變和信仰的真正皈依。對已經在法國經過約兩年「慕道期」(註一)的Pei-Ying來說,此次的受洗儀式當然具有非常重大的意義。

由於女主角家人都在台灣 ,這次位在法國Limoges市Valérie教堂的受洗典禮,我們這些留法同學也就名正言順地成為她的家屬代表。雖然伊聶斯住在距Limoges市東邊兩百公里的克城 ,對Pei-Ying的這等人生大事,再怎麼樣也得到場觀禮才夠朋友。

搭車到達Limoges時已經晚上七點, 這一晚正是復活節前夕,「咦?為什麼受洗會選擇這個時刻呢?」

理由很簡明,因為復活節是紀念耶穌從受難後復活,並重獲新生的日子,如果在復活節前夕受洗,帶有象徵與基督一齊從死亡進入永生,受洗者的罪惡將完全獲得赦免,並得到新生命的意味(註二)。所以在天主教年節定義下,選擇在這時候受洗是最神聖適合不過的好日子。


蠟燭與燈火的映照下,教堂內耀眼光輝


洗禮儀式剪影



受洗教堂位在城緣的小丘上,米色外型小巧可愛 ,夜裡看起來,莊嚴又帶點夢幻浪漫,幾位穿著白袍可愛靦腆的聖童在門口發著典禮程序表,更讓人感受到一股濃濃的歐式傳統宗教氣息,相信不僅是受洗儀式,應該很多準新娘子也會願意在這裡完成終身大事吧?!

由於是復活節前夕 , 除了Pei-Ying的洗禮外,教堂裡還有許多例行儀式要做,所以除了有被邀請的觀禮者,也有其他數百位社區裡的信眾,大家坐滿了整個觀禮席,當時教堂在麝香蠟燭與燈火的映照下,處處顯得耀眼光輝,氣氛非常隆重,典禮在祥和的唱詩聲中,慢慢展開...。

在施行完祝聖新火及蠟燭,與遊行禮(象徵基督徒接納基督的光輝)後,洗禮儀式正式開始,首先由一位神父上台講施洗儀式的意義與宣講基督福音,Pei-Ying在法國的家長代表~Michel 跟Sylviane則分別上台發表感言,女主角並隨後用法語講述其相信上帝的心路過程。

「Pei-Ying ,今天您站在主的聖殿及會眾前,誠心預備接受主耶穌成為您的主,也就是相信基督是您個人的救贖主嗎? 」
「受主耶穌恩典,我相信。」

大家看著祝聖清水在面前緩緩的注入盆中,四周圍繞一種莊嚴肅穆的氣氛,施洗儀式在Pei-Ying 略帶激動哽咽的語調中持續進行。雖說是「洗」禮,到底是如何洗滌呢?動作其實很簡單,並沒有將整個人浸到水裡,只見神父用「聖水」朝Pei-Ying 頭上灑幾下就算完成,象徵的意義大於形式。

接下來有授白衣與蠟燭的儀式,這兩個動作分別象徵穿上耶穌基督並願意接受基督之光,同時也與別人分享這光,只見此時教堂每個人手上持著蠟燭,分傳著薪火祈福。

洗禮典禮持續進行著,Pei-Ying 與教父和教母三人在聖殿前一起簽領聖證,代表領受天主聖神,在完成這個儀式後,Pei-Ying 終於成為一個正式的天主教徒,並有了另一個教名~「Marion」。隨後在Johanne優美的小提琴伴奏下,今晚的女主角在大家面前引吭唱出台灣版的聖歌~嗯,唱得還真是不錯,有替我們爭氣啦!!


終於完成儀式啦!!

洗禮儀式最後,所有在場的基督徒魚貫走向祭壇中央,從神父手中領食代表聖體的小麵包,這步驟代表著與基督真實、圓滿地結合。(注意不是基督徒的人不行拿喔!!),在大夥個別送給Pei-Ying禮物後,歷時兩個多小時的儀式,終於完滿結束。

(註一):一個人自第一次聽到「耶穌基督」起,至正式被收錄入教,領洗成為基督徒,其間要經過一段漫長的路途 - -我們稱之為「慕道期」。慕道期的長短是 因人而異,除有特殊的情況外,通常是不少於一年。

(註二):受洗典禮又簡稱「洗禮Batisme」,這是來自希臘文的動詞,原意是「浸入水中」,後來衍生成為教會中的術語。按天主教的定義,本性上我們全都生在罪裡,在應許進天堂之前,需要重生。洗禮的外在行為是奉父、子、聖靈之名用水施洗。內在的意義則是原罪的滌除與重生,而洗禮正表示這個新生。

*這裡有一篇發人深省的文章~「Back to Interview with God採訪上帝」,頗誠懇感人,可以參考看看!!
http://www.reata.org/chinese.html (中文版)
http://www.reata.org/interviewfrench.html (法文版)

http://www.reata.org/exit.html (其它語言版本選擇)

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    創作者介紹
    創作者 francelove 的頭像
    francelove

    法國生活日記

    francelov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2) 人氣()